那天带娃逛博物馆,看见玻璃柜子里那些绿乎乎的青铜鼎,小崽子突然问我:“爸,古人吃饭的碗为啥要弄成霉豆腐色?”这话给我问懵了,回家路上越想越不对劲。
查资料查出一身冷汗
晚上打开电脑瞎搜“青铜器颜色”,结果蹦出篇论文说刚铸好的青铜器是土豪金!我叼着的泡面叉子啪嗒掉键盘上,油汤差点流进USB口。赶紧扒拉手机相册翻拍过的文物照片——那些铜器表面的绿锈疙疙瘩瘩像发霉的绿豆糕,鬼才信原本是金灿灿的。
- 冲到楼下五金店买了块黄铜片,老板还嘟囔“这破铜烂铁做啥用”
- 翻冰箱找出柠檬和食盐,老婆骂我糟蹋水果
- 把铜片泡醋里搓了半小时,酸味熏得直流眼泪
厨房秒变炼丹房
擦干的铜片在灯光下泛着暖光,真有几分金镯子的意思。可论文说这颜色最多保持几天,我心一横把盐粒撒铜片上,挤了半杯柠檬汁浇上去。刚盖好保鲜膜,锅里的红烧肉突然噗噗冒烟,手忙脚乱关火时,那铜片边缘居然已经泛出恶心的蓝绿色!
隔天揭开保鲜膜,铜片彻底变成文物展柜里的模样。用小刀刮开绿疙瘩,里面还透着点金色,和博物馆展牌写的“青铜器剖面可见金属光泽”对上了。儿子举着发黑的铜片直嚷:“原来古代人用十八罗汉金饭碗吃饭!”
本来想复原文物本色,结果试了七八种方法:
- 用砂纸打磨——刚抛亮五分钟又发乌
- 喷清漆隔绝空气——两天后漆层自己龟裂
- 抹橄榄油保养——油膜沾满灰更像垃圾堆捡的
蹲在阳台抽烟生闷气,终于想通个道理:那些绿锈疙疙瘩瘩丑是丑,可没这层“霉豆腐壳”,连铜渣子都留不到
现在每次看博物馆的青铜器,总觉得它们在玻璃柜里嘲笑我:愣头青!当年要是被你抛光了,现在早化成渣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