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写这个?
昨天去拳馆,看见仨新来的兄弟吭哧瘪肚练散打,动作那叫一个别扭,急得我后槽牙直痒痒。这不就是去年的我嘛那些踩过的坑、摔过的跤,咔咔往脑子里蹦,干脆掏出手机拍了一堆素材,回来就琢磨着必须分享出来,少一个栽坑是一个。
误区一:姿势?管他,能打出去就是本事!
我刚开始那会儿就这德行。教练搁旁边讲“重心下沉”“收下颚”“收拳要快”,我耳朵听着,心里想着“打沙袋爽就完事了”。有次练直拳,甩得可带劲,感觉自己像个战神!结果?腰先开始不对劲了。那天打完,扶着腰跟老爷爷似的挪回家,第二天床都下不来。去医院一查,得,姿势不对把腰给扭了,老老实实躺了小半个月。教练后来把我练拳的视频一帧帧放,那动作,歪七扭八像根柳条,风大点都能给我带跑偏,你说能不伤吗?每打一拳都感觉腰在“监督”我,贼老实。
误区二:使劲憋气,憋出内伤!
这毛病我敢说十个新手九个半有。我当时就觉得,憋着气才够猛!发力打拳?吸一口气憋住!挨了一下?死死憋住!踢腿?再憋一口!结果?没打几分钟,脸憋得跟猪肝一个色儿,眼前发黑,耳鸣嗡嗡的,感觉下一秒就能原地升天。有一次跟师兄稍微过两下手,踢腿动作大了点,刚憋下去那口气差点没顶住,嗓子眼一甜,吓得我赶紧停下大喘气,差点当场交代。后来才搞明白,打散打得跟拉风箱似的:发力打的时候“呼”地吐气,挨打或蓄力的时候“吸”气续上。现在呼吸一顺畅,动作都轻快了。
误区三:沙袋?揍它就完事了!
刚迷上打沙袋那阵,我简直是“暴力美学”代言人。看都不看沙袋位置,冲上去就是一顿王八拳,手肘手腕绷得跟棍子似的,恨不得把沙袋打穿。结果嘞?那叫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有一次上头了,拳头擦着沙袋边缘磕了一下,手腕“嘎嘣”一声,差点以为自己要换个钛合金手腕。养伤那几天才慢慢琢磨:打沙袋不是发泄,是练习技术的!你得找准距离,该打的位置得打,拳头接触那一下不是砸上去,是“穿透”。姿势角度、发力路线、保护手腕,一点都不能含糊。现在我再打沙袋,每一拳都像有尺子量着,舒服多了,手也没那么遭罪。
摔倒了才知道路不平
回过头瞅瞅自己这一年多,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扭这伤那的,全是学费。散打这玩意儿,入门看着简单,上手就是另一回事了。基础这玩意儿真不能跳过去,偷懒绕道的下场,就是摔得更惨。希望我这几个前车之鉴,能让刚入坑的兄弟们少走点弯路,动作别像跳舞,呼吸别像便秘,打沙袋也别像跟它有仇似的。
对了,视频发出来还有个意外收获——我教练刷到了,评论说:“总算把去年的毛病都交代清楚了?练得不错,就是这实战视频里的螃蟹步还得再磨磨!” 得,新的训练目标又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