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一大早翻垃圾桶捡了本破诗集,封皮都快掉渣了。随手一翻正好戳中《此诗送此城》这页,标题看着贼玄乎。我瞪着那几行文言文直挠头:“这都啥玩意儿?又是杨柳又是落日的,跟送城有啥关系?”
翻垃圾桶发现宝
先摸出手机哐哐拍照翻译,结果跳出来一堆“离愁别绪”“家国情怀”的套话,看得我眼皮打架。气得直接拍桌:“这不跟景区石碑刻的字儿一样嘛说了跟没说似的!”
啃完早饭不死心,蹲电脑前硬搜诗人背景。结果搜出二百年前这老哥简历:生在江南水乡,中年被调去西北屯田。鼠标滚轮往下滑的瞬间我嗷一嗓子——这老兄上任第二年,当地闹瘟疫旱灾还死了老婆!
破译关键三件套
抄起红笔就往打印稿上划拉:第一轮筛选重点词
- “孤城闭”仨字用红圈狠狠框住
- “羌管悠悠”底下划了三条波浪线
- “霜满地”旁边打了个血红问号
翻着当地县志突然锤大腿:“我靠!那年霜冻来得特别早,秋粮全烂地里了!”再对照他写给友人的私信,里面明晃晃写着“瘴乡三载,痛失荆钗”——老婆就是那年没的!
菜市场偶遇神助攻
下午买菜时还魔怔地念叨“羌管到底啥声儿”,卖豆腐的老奶奶突然插话:“不就是咱们城墙根老艺人吹的埙嘛”说着从柜台底下掏出个陶土疙瘩,呜呜一吹——那声儿跟哭丧似的! 我攥着豆腐直接石化。
冲回家把“羌管悠悠霜满地”七个字重新端详,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哪是写景,分明是裹着寒气裹着哭声的催命符!
情感密码四重锁
- 开篇“杨柳青青”装怀念故乡,在骂这破地方连春天都没有
- “孤城闭”表面写城门关得早,暗指自己被活活困在这儿
- 吹羌管根本不是啥风雅事,是借那凄厉声儿哭老婆
- 结尾“此城可待”看着像祝福,压根儿是反话——恨不能连夜扛马跑路
用红笔在打印纸背面写了大字“披着赠诗外衣的吐血控诉状!” 那些藏着掖着二百年的怨气,被西北风吹得哗哗响。
(整理完往沙发一瘫,突然被老婆砸枕头:“发什么呆!豆腐都被你捏成豆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