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刷视频,突然看见弹幕飘过一句“为啥葡萄糖不叫苹果糖”,哎哟我这心就跟被猫挠了似的。你说我这天天喝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人,活了三十几年愣是没琢磨过这事。赶紧从沙发上弹起来,摸出笔记本就开始查,这一查可折腾得我大半夜没合眼。
资料查得我眼花
先是百度百科,写得跟天书似的,什么醛基羰基的,看得我直挠头。转战知乎更离谱,前排答案全在复制教科书,底下评论区还吵起来了,有人说葡萄含糖量才10%凭啥用葡萄命名,有人贴了张葡萄牙语截图看得我眼晕。得,关掉手机揉揉太阳穴,老婆在旁边冷笑:“闲得发慌研究这个,不如把厨房灯泡换了。” 我嘴硬:“这叫求知欲懂不懂!”
德国佬的葡萄罐子
第二天蹲图书馆翻了俩小时化学史,总算在发黄的书角里扒拉到关键线索。19世纪那会儿有个叫马格拉夫的德国化学家——名字拗口得我念了三遍才记住——这人跟葡萄干较上劲了。书里写他用葡萄干泡水熬糖浆,熬出来的晶体跟蜂蜜里提的糖一模一样。看到这儿我拍大腿:“这不就葡萄里来的糖嘛” 结果往后翻两页又懵了,后面安德烈夫斯啥基的俄国人居然从葡萄皮里提取糖,合着葡萄浑身是宝!
葡萄还是葡萄酒?
最精彩的还在后头!维基词典里德语词条写"Traubenzucker",拆开看"Traube"是葡萄,"Zucker"是糖,看着挺合理对?可角落里小字备注差点让我把枸杞茶喷屏幕上:早年欧洲人榨完葡萄汁酿酒,剩下一缸子渣滓没人要,化学家偏偏从这些葡萄渣里提取出结晶糖!难怪法语叫"glucose",词根"gluc"就是甜的意思。好家伙,搞半天葡萄糖根本不是鲜葡萄的功劳,是酿酒废料里扒拉出来的!
动手熬了锅糖水
周三下班我贼心不死,菜场拎了串巨峰葡萄回来。照着古法把葡萄捏烂滤汁,小火慢熬半小时满屋子酸味儿。熬到锅底发黄时真出现结晶了,就是这卖相……焦糖色带苦味,跟药房买的葡萄糖粉完全两回事。闺女放学回来看见灶台上黑乎乎一坨,惊恐地问:“爸爸你把酱油熬糊了?”
- 坑爹发现1:现代葡萄糖根本不用葡萄生产,玉米淀粉加水分解更便宜
- 坑爹发现2:德国化学书里画的葡萄插图可能是摆拍
- 最扎心结论:叫“葡萄糖”纯粹是翻译偷懒,照搬了日语汉字词
折腾完这遭总算明白了:就像老婆饼里没老婆,葡萄糖跟葡萄也就剩个名分。不过昨晚倒是用剩的葡萄糖粉冲了杯水,甜得发齁。闺女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说像医院消毒水,我盯着杯底没化开的结晶体直乐——谁能想到这白粉末,竟是从酿酒垃圾堆里扒拉出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