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我闲得发慌,突然想起以前在旧书店淘书时看到的一些怪符号,那些玩意儿印得贼模糊,还透着股陈年墨水味儿。当时我就琢磨,为啥有人会稀罕这种破玩意儿?好奇心一起来,我决定自己也试试收集,一来解闷儿,二来看能挖出啥好处。
我立马跑到书房,翻出一堆压箱底的旧杂志和破烂手稿,这些东西都是前年搬家时我妈死活不让扔的破烂。我先挑了本70年代的电报本子,里头画着些稀奇古怪的符号,有的像蚯蚓爬的,有的根本就是外星密码。我戴上老花镜——对,我这岁数已经开始依赖这玩意儿了——仔细拍下照片,上传到二手交易平台。过程没你想的那么顺利,找了半天也没人懂这行,差点就想甩手不干了。后来转战本地古玩市集,蹲了两天摊位,跟个老摊主讨价还价,费了老鼻子劲儿才花了100块钱拿下几张发黄的打印纸。这些纸上的符号油乎乎一片,看得我眼睛都花了,还得一块一块擦干净整理。
第一个价值是能赚点小钱当零花
整理完那批符号后,我顺手发了个朋友圈显摆,结果几个搞艺术的朋友蹦跶出来,非说这玩意儿有“复古美感”。我半信半疑,又折腾到闲鱼上挂牌子卖。试了三五个买家,价格从50块砍到20块都没人搭理。气不过干脆丢到小众论坛里挂一阵子。你猜怎么着?突然冒出个痴迷符号的富家子,一口价掏了我200大洋,这可比成本翻倍了!原因后来我才想明白:这些绝版玩意儿量少得可怜,识货的人一看到就抢着当传家宝。
第二个价值是能打发时间还图个乐子
收集完头一批,我上瘾了——每天没事就蹲电脑前扒拉老网站下载数据包,或者翻垃圾堆找废弃资料。过程贼枯燥:有时蹲一整天也搜不到一个靠谱图,下下来的文件还多半是坏的。我就骂骂咧咧重来,下载、修复、再整理贴标签。慢慢儿地,这破活儿成了习惯,比看电视还过瘾。收集到第三周时,我整个人乐呵起来,跟找到了童年收藏卡片的快感一样。举个真事:上回我挖到一个1960年代的机械表符号手册,复印出来摆桌上当装饰,邻居串门就指着夸“老张搞艺术”,笑死我!
第三个价值是能当谈资拉人情
攒了两月后,我集满了一抽屉的玩意儿——打印稿、扫描件、手写本都有。琢磨着分享出去,先拉了微信群,把符号照一股脑甩里头。结果群里冷了好几天,差点以为搞砸了。我干脆改路子,下次公司聚餐直接带着图片去显摆。酒过三巡我就扯:“哥们儿瞧,这符号以前算密电码。”效果出乎意料:一堆同事凑过来研究,老板还夸我“怀旧达人”。隔天就有人主动加微信问我咋收藏,人情不就拉起来了嘛这比送礼便宜管用多了。
折腾到我的符号堆满半个书架,定期倒腾点儿去换盒烟钱,偶尔也当段子聊给娃听。说白了,收集这种破玩意儿就跟捡垃圾似的——起初傻不愣登的,坚持下来了才挖到三件宝:能卖钱、能消遣、还能混圈子。下次谁再问我为啥瞎忙活,我就笑笑:“不试咋知道?”你要不也翻翻破烂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