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短视频时看到有人争论分餐制是不是外国传进来的,我这暴脾气当时就坐不住了。之前读《礼记》明明见过"饭黍毋以箸,共饭不泽手"的记载,这不就是各用各的食具嘛可键盘侠们非说古人都是围着一口锅抢食的,气得我把筷子往泡面桶里一戳,决定扒拉点硬货打他们的脸。
第一步:图书馆挖坟
大清早杀到市图书馆古籍区,管理员老张看我又来扒拉线装书直咧嘴。先翻南宋《燕几图》,这家具设计图里画的宴席分明是一人一桌一椅。再查汉代《盐铁论》里那句"古者燔黍食稗,而捭豚以相飨",掰猪肉分食这事儿说得够直白了。最绝的是唐代敦煌473窟壁画,宴席上每张条案前就坐一个人,餐盘都各摆各的。
第二步:博物馆撞上宝了
正愁没实物证据,碰巧省博开汉代墓葬特展。挤进人堆就看见个震撼的: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铜染炉,巴掌大的尺寸配单独小炭炉,讲解员说这就是贵族吃火锅时"一人一锅"的配置。拐到战国展区更开眼,曾侯乙墓的分餐餐具看得我眼发直:
- 八个青铜甗(蒸锅)按北斗七星排列
- 三十六件漆耳杯整整齐齐码在铜冰鉴旁边
- 刻着"曾侯乙之用盏"的青铜豆就有二十多件
蹲在玻璃柜前扒着数了三遍,好家伙,这规格够开三十人自助餐厅的!
第三步:纪录片补刀
晚上瘫沙发刷《中国》纪录片,第二季讲宋朝那段真绝了。画面里清明上河图的酒楼被复原出来,店小二端着十来个"注碗"挨桌上菜——这不就是现在日料定食的祖宗吗?镜头扫过桌面,每个格子摆着烧鹅、脍鱼、汤羹,跟咱们现代分餐制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彻底服气了
花三天时间把证据链捋顺:从西周礼制规定分餐等级,到战国出土成套单人餐具,唐宋壁画实锤分餐场景,明清《红楼梦》里还写着"每人旁边设高几,各设小菜",这条脉络清清楚楚摆着。以后再听见谁说分餐制是洋玩意,我直接把这堆文物照片甩他脸上——老祖宗玩分餐的时候,欧洲人还在用手抓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