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闲着没事刷朋友圈,看到有网友在讨论马年春晚的事儿,说什么主持人挑得神神秘秘的。我当时就琢磨:“这帮大佬怎么选人?里头肯定有猫腻!”于是我直接撸起袖子开干,准备扒一扒内幕。
我先去找资料乱翻
我二话不说打开电脑,在百度上一顿搜,关键词就是“春晚主持人选拔”。结果跳出几百条新闻,我眯着眼睛逐个点开看。可全是官腔套话,屁用没有!我气得拍桌子,“这tm跟没说一样!”我点开微博刷历史视频,翻出前几年春晚的录播,一遍遍回看主持人表现。看得我眼珠子都快抽筋了,才发现个规律:新主持人都得笑得喜庆,说话溜到飞起。
然后我去打听真人儿
我寻思光看不够,得碰碰运气。正好我有个老同学在电视台打杂,我立马微信吼他:“哥们儿,喝两口?”约出来撸串儿,他两杯酒下肚就漏嘴了。他压低声说:“咱上头那帮人,可不是随便选。先圈一波明星名单,再试镜背词儿。”我追问啥标准,他翻白眼儿:“第一条:必须抗压,直播不慌神。第二条:颜值得撑得住全场闪光灯。第三条:还得有人气,别让观众换台!”我听完差点儿喷啤酒,这还挺实在的。
- 形象标准:脸要端正,穿西服不能褶子,春晚露脸得像自家闺女。
- 经验标准:至少扛过两回大型直播,口误就扣分。
- 人气标准:微博粉丝没百万?免谈!
- 彩排磨合:导演组先拉人试两轮,配合不好直接踢走。
我亲自试试水
我心想“光听不够,得实操一把!”就拽着媳妇儿当评委,在家客厅搞模拟。我站那儿念稿子,故意结巴一下,她立马喊卡:“完蛋,这节奏就崩了!”我又试了三次,发现背词不流利是真不行。折腾到半夜,累得瘫沙发,才整明白:人家选主持人就跟挑西瓜似的,敲一敲听听响,还得看皮儿光不光溜。
内幕不玄乎,就是硬杠杠把着关。说白了,别信啥黑幕,选人跟选员工差不多,既要能抗雷,又不能丢脸。我这回算学乖了,下回谁在饭局吹这事儿,我就直接甩这套词儿。轻松理解了?别瞎想了,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