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家里那台老掉牙的空调彻底罢工了,客厅热得跟蒸笼似的,闺女直嚷嚷要长痱子。我一拍大腿,赶紧上网做功课,结果跳出来一堆cfm60的推荐,看得我眼都花了。
先踩了坑才懂门道
直接冲去电器城买了台最便宜的,导购拍胸脯说:“哥您放一百个心,这参数杠杠的!” 结果装好一开机——好家伙,冷气有气无力跟老人喘气似的,客厅角落压根没风。站风口底下倒是挺凉快,坐沙发上该出汗还出汗。气得我第二天就喊售后来退,拆机那小哥嘟囔:“15平的厅敢用入门款cfm60?小马拉大车!”
后来蹲在空调维修论坛刷了三个晚上,逮住个老家电师傅问。人家一听就乐了:“老弟,空调匹数得按平米×0.15算!你家电表要是老式20A的,还得看启动功率……” 说着直接甩我张手写单子,皱巴巴的纸上列着型号对比,重点用红笔圈了三个参数。
亲测管用的选购土办法
揣着老师傅的秘籍重新杀回商场,这回先干三件事:
- 拿手机电筒照散热片: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型号,扒开机壳一看,铝片稀稀拉拉跟秃子头皮似的,果断pass!
- 开机怼着听异响:有台号称静音的机子,压缩机一启动就跟拖拉机似的嗡嗡共振,导购脸都绿了。
- 捏遥控器按键:塑料壳软趴趴的,按下去嘎吱响的,里头电路板绝对省成本。
相中个国产品牌的中端款,装完实测:二十五分钟从32℃降到26℃,关键风速开最大档,站两米外只能听见轻微风声。用了半个月电费单来了,比旧空调省了三十多块。
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
买这玩意儿千万别光看广告页写的“超强制冷”,重点盯死散热片密度、压缩机品牌标识和能效标识旁边那行小字。老师傅那句话我现在倒背如流:“三分买设备七分看安装!” 装机那天我特意请假盯着,抽真空抽够四十分钟,加氟前让师傅把压力表怼我眼前确认——这些细节不盯紧,再贵的机器也白瞎!
对了,我家楼下王哥上个月贪便宜买了杂牌机,现在天天跟我诉苦:“开空调像坐飞机耳鸣,关空调像水龙头没拧紧滴水!” 你们说这钱省得值当吗?全是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