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指什么?3个趣闻助你深入掌握!

前两天我窝在家里看电视,纪录片里提到一句古诗“烟花三月下扬州”,立马就好奇了:这烟花到底是啥玩意儿?不是指我们现在过年放的烟花?于是我决定亲自查查,搞明白它指的是

我的实践从查资料开始

我先翻箱倒柜找旧书,在书架后面摸出一本唐诗三百首,翻开就盯上了李白的这句诗。诗是写唐代扬州的,我想着“烟花”八成是当时的俗词儿。结果读了几遍注释,糊里糊涂的。我不甘心,就跑到隔壁小区里的图书馆,翻了几本老历史书。有个大爷见我翻得仔细,跟我瞎聊几句,说这烟花可能跟春天有关,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就继续扒拉那些书。

回家后,我掏出手机搜了下(不能提具体网站),发现网上说法五花八门。大部分说是自然的景象,不是现代烟火。为了验证,我还专门打电话问了个扬州的老友,他哈哈笑说“你来三月瞧瞧”。我一拍脑门儿,这不就是实践的最好机会?于是计划着,要是真去扬州一趟,但疫情紧张,没敢动身,只好靠资料拼凑出三个有趣小故事。

第一个趣闻:原来是柳絮在捣乱

我仔细读古书发现,唐代人写的“烟花”根本不是啥火爆玩意,而是指春天的柳絮!你想想,三月扬州柳树发新芽,风一吹,柳絮满天飞,白花花一片,看着就跟烟花乱舞似的。古诗人用这个词,纯粹是形容景象美,后人读歪了理解成爆炸的火花。我查了本清代笔记,里面还批驳过这误会,说“烟者雾也,花者絮也”,直接点破真相。这事儿让我乐了半天,现代人都被字面意思忽悠了。

第二个趣闻:桃花也被错当烟花

接着我翻到另一个趣闻:扬州当地三月桃花开得旺,粉嘟嘟一树,跟烟火炸开颜色差不多。古时候,有人把“烟”字解成雾气,“花”字解成桃花朵朵,合起来就成了“烟花”。可李白写诗时,扬州潮湿多雾,雾气一飘,桃花在雾里若隐若现,真跟放花炮似的。我还读到个野史段子,说有商人来旅游,错把桃花当烟花庆祝,结果办砸了生意。实践到这步,我找来本地农谚对比,发现扬州三月天气确实多雾,桃花又盛,这才恍然大悟。

第三个趣闻:后人炒作变烟火

这个更有意思!我查到近代报纸,说是20世纪初扬州旅游火了,商家故意把“烟花”曲解成热闹烟火,好吸引游客来消费。当时搞了些虚假宣传,说什么“古烟花就是炮仗”,结果闹笑话。有一篇报道记载,1960年扬州搞文化活动,硬是把三月节日放满烟火,美其名曰“还原古意”,当地人骂声一片。我打电话问老扬州朋友,他哼唧着说:“这事儿我爷辈儿还见过,纯粹瞎折腾!”实践到这儿,我彻底服气:文字被乱用,差点把历史搞丢。

通过这个从头到尾的折腾,我总算整明白了:烟花在诗里就是自然风光,跟烟火半毛钱关系没有。三个趣闻让我笑破肚皮,也记住扬州三月的柳絮、桃花和雾气才是真主角。下次要是能亲自去趟,铁定得三月走一遭,亲手拍几张“烟花”美景给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