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赋是什么(探索古代英雄的精彩传说)

那天翻资料熬到凌晨两点多,鼠标滚轮都快搓出火星子了。本来就想查个赤壁之战细节,结果页面角落突然弹出个词条推荐——“三国群英赋”,这名字看得我一激灵。顺手点进去一瞅,嚯,满屏都是关羽张飞赵云的名字乱飞,跟打架似的。

从抓瞎到开窍

我翻遍家里那本老掉牙的《古文鉴赏辞典》,毛都没找着。转战搜索栏敲进去,跳出来的全是游戏广告,气得我直挠头。后来干脆钻进本地图书馆古籍区,灰呛得直打喷嚏。管理员大爷看我像无头苍蝇,慢悠悠递来本《历代碑刻拓片集》:“第三册,东汉卷。”

蹲在角落一页页扒拉,终于在第87页瞅见块残缺的拓片:“建安七年,鲁地立石颂群雄”,底下模糊刻着“云长横刀”“翼德断桥”几个字。当时手都抖了——合着这玩意儿根本不是书上印的诗词,是刻在石头里的“英雄光荣榜”!

跟老碑文死磕

把拓片照片放大十倍看,眼珠子都快贴屏幕上了:

  • 左边裂痕里藏着“子龙护主单骑返”七个字,刻得跟蚂蚁爬似的
  • 右上角有块污渍,蹭了半天才发现是“文远威震逍遥津”
  • 最绝的是右下角小字:“铁匠王二狗刻,耗三担粟米”——古人领工钱还带实名制!

晚上泡着方便面对比《三国志》,发现碑文和史书差挺多。比如把周瑜火烧赤壁简化成“瑜举火”,诸葛亮七擒孟获直接缩水成“亮降蛮”。估计跟现在朋友圈九宫格差不多意思:英雄事迹也要搞精编版

意外的人生插曲

正研究得上头,部门突然空降个关系户领导。那厮晨会阴阳我:“某些人上班研究古董,当公司是博物馆?” 气得我下班直奔图书馆,把拓片里甘宁百骑劫魏营那段反复看。“宁以锦帆斥敌酋”这句划痕特别深,像用凿子发狠砸出来的。突然就乐了——千年前小人物给英雄打call,跟我熬夜扒资料有啥区别?都是给心里那点热血找个出口呗。

后来在旧书摊淘到本1982年《地方石刻考》,附录里有张更清晰的拓片。原来被虫蛀掉的那块刻的是“元直归孝义无全”(徐庶他老妈被抓走的事)。老板看我捧着书傻笑,五块钱就甩给我了:“这破书捂仓库十年,今天总算开张!”

现在别人再问我啥是三国群英赋,我就指电脑前贴的便签条:“古代网友给偶像打榜的石头弹幕,带薪摸鱼者的精神加油站”。你看那些刻崩笔画的字,多像现代人刷手机熬出的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