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加糖煮营养会流失?科学解释3点关键影响

今天蹲厨房熬姜撞奶玩,突然想起来小时候总听人说煮牛奶不能先放糖,会破坏营养。我这较真劲儿上来了,抄起锅铲决定自己整明白。

翻箱倒柜备材料

拉开冰箱门,直接拎出昨天买的盒装鲜牛奶。又踮脚从吊柜里抓出白砂糖罐子,嚯,差点把冰糖袋子也带下来砸脑袋。灶台上扒拉出小奶锅、厨房电子秤、温度计探头,还翻出一沓PH试纸——去年测腌酸黄瓜剩的,鬼知道过期没,凑合用。

开火开整!

第一锅:哗倒进400克牛奶,小火慢悠悠加热。盯着温度计爬升,刚到60℃就抓两勺糖(约30克)撒进去。搅拌棒咔咔搅和,糖粒化开那会儿锅里明显起了层细密的小泡。接着把火拧大点,奶泡扑腾起来时立马关火,量了下温度82℃。撇开浮沫,奶皮子厚得能当信封使。

第二锅换个套路:牛奶先干烧到85℃,看着锅边冒小泡才停火。等温度降到70℃左右(手指贴锅壁能坚持三秒),同样两勺糖倒进去搅匀。这回泡泡少了一大半,奶皮子薄得像层纱。

蹲灶台边瞎琢磨

抄起PH试纸往两锅里各蘸了下:先加糖那锅试纸变浅黄(约PH6.2),后加糖的奶基本没变色(约PH6.8)。扒拉手机查资料才懂,糖遇高温会变酸性,难怪!又想起刚煮奶时看见先放糖的锅里泡沫特别躁动,查完明白是美拉德反应作妖——糖和蛋白质在高温下打架。

  • 酸性捣乱:早放糖让奶变酸,蛋白质容易蜷缩抱团,喝进肚就不好吸收了;
  • 高温胡来:糖和奶一起久煮,维生素B1这类娇气包死得快;
  • 反应太疯:美拉德反应太激烈的话,奶里的赖氨酸直接被封印。

我的土法子结论

折腾两小时算是服了:糖该加就加,但别急着往滚烫奶里扔!要么学我第二锅等奶凉点再动手,要么买现成调制奶完事儿。反正家里煮个甜牛奶嘛这点营养流失还不够塞牙缝的,喝着高兴最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