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跟大伙唠唠我咋突然琢磨起这个咸水淡水两头混的鱼,纯粹是菜场被坑出来的实战经验!上礼拜想给小孩整个水族箱玩玩,跑市场挑鱼,卖鱼的拍胸脯说这鱼好养活,淡水缸随便丢。结果嘛第二天全飘了!气得我牙痒痒,必须搞明白咋回事。
不服气,厨房开整!
我琢磨着,海水咸淡水淡,鱼能两边混,这本事肯定不是白来的?总得有点看得见的门道。一不做二不休,家里有啥就用我先翻冰箱冷冻层,找出几条上次剩的海鱼(眼瞅着还挺新鲜),又捞了点小区水池里的小锦鲤(对不住了邻居们,借几条用用)。接着翻橱柜,掏出一大包炒菜用的食盐,搞了个超级土法实验。
我找来仨盆:
- 第一个盆,纯净水,啥也不加。
- 第二个盆,照着网上说的海水大概浓度,死命往里倒盐,搅和到水都浑浊了才停手(手指蘸点舔舔,嚯!齁咸!)。
- 第三个盆,弄个混合的,一半纯水一半齁咸水,搅和匀了。
然后就是见证(或者说作死)时刻:我把海鱼、锦鲤,还有上次菜市场踩坑买的几条“随便养”鱼,一条条轮流往仨盆里丢。
结果太打脸了!
那场面,真是啪啪打脸:
- 我的海鱼哥们儿,扔淡水盆里,不到两分钟就开始翻肚皮狂喘气,跟喝大了似的,赶紧捞出来!扔齁咸水里?好家伙,尾巴甩得那叫一个欢实!在混合水里呆着也还行,至少没翻白。
- 锦鲤老兄正好反着,纯净水里悠哉悠哉,一进齁咸水盆,立马炸鳞乱窜,慌得不行,捞出来时都蔫巴了。
- 最绝的是那几条“随便养”的鱼!淡水盆里没事,混合水里也挺连那盆齁咸水里,它居然没马上翻!虽然不如在淡水里那么自在,呼吸频率快了点儿,但确实能待着!我盯着看了十几分钟,还活着!这跟菜场老板吹的“只能淡水养”完全不一样!被骗实锤!
盯住关键地方看!
实验做完了,气也消了大半,琢磨着下次买鱼总不能带盆盐水去泡?得找点肉眼能直接瞅见的简单标准!我把那几条咸水淡水都能扛一阵的“随便养”鱼捞出来,跟纯淡水鱼(锦鲤)、纯海水鱼放一块儿,翻来覆去比较:
眼睛!最明显是眼睛! 海水鱼的眼睛通常比较大,圆滚滚的,有点凸。纯淡水鱼(比如锦鲤)眼睛相对小些,也更平顺。而“两头混”选手的眼睛?它像是介于两者之间!不算特别巨凸,但确实比锦鲤那种要鼓溜一点,眼神也显得有点愣愣的,不像有些纯淡水鱼那么“灵光”(原谅我词穷)。
当然不止眼睛,鳞片也有点区别。纯海水鱼的鳞片感觉特别瓷实、又厚又硬,摸着硌手。纯淡水鱼(锦鲤)的鳞片就相对薄一点、软一点、滑溜。那“两头混”的鱼?鳞片比纯淡水的厚实点,但远不如海水鱼的硬,感觉像套了层厚点的外套。
街边突击验证!
有了这点观察,心里有点谱了。转天我又杀回菜市场,不过这回不买鱼,改看鱼!专找那些老板吹嘘“淡咸都行”或“汽水鱼”的品种看,比如罗非鱼,或者一些洄游类的鱼苗。凑近仔细瞅它们的眼睛和鳞片。你别说,大部分真符合我总结的“混合特征”:眼睛鼓溜不算最鼓,鳞片厚实不算最硬! 跟我家盆里实验出来的那几条状态基本吻合。
为啥突然折腾这个?说到底就是被坑了不服气!买鱼前多留个心眼,别光听卖家忽悠。简单粗暴点:
- 拿起鱼仔细看眼!特圆鼓凸出的,九成九只认海水;
- 眼小而平的,基本就淡水安家;
- 遇到那种眼不算巨凸、带点鼓溜、感觉有点呆萌的鱼,特别是鳞片摸着也比普通淡水鱼厚实一点的,咸水淡水两头混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下次去海边或者家里想调盐度养,认准这个“呆厚”特征,心里就更有底了!
咱老百姓搞实践,没啥高级设备,就靠厨房里的盐巴和一双眼睛!这方法土是土了点,真管用!至少不会再被卖鱼的当冤大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