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上周大扫除说起。我蹲在老家阁楼翻箱倒柜,一铁盒子老物件咣当砸脚背上,疼得我龇牙咧嘴。掀开盖子,最上头就躺着爷爷那张1986年发的身份证——薄薄的,黄不拉几,边角都磨毛了。
一、动手前先犯嘀咕
当时我就纳闷了:现在身份证硬邦邦的能当书签用,这老古董咋像张破纸片?问家里长辈,他们说早就记不清了。我这倔劲儿一上来,非得自己搞明白不可。
- 大清早钻省图书馆刨旧报纸堆,灰呛得直打喷嚏
- 翻到张1985年的《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影印件,第三行小字差点让我蹦起来
- 白纸黑字写着「采用特制证件纸」——这不就是硬壳卡纸嘛
还不死心,又骑车跑户籍科。老民警从档案室搬出本快散架的《制证操作手册》,翻到泛黄的那页指给我看:「看到没?热压塑封!那时候就是在卡纸上覆层塑料膜,跟现在学生证似的。」
二、亲自上手验真假
回家就把爷爷身份证供桌上,捏着镊子做实验:
- 拿水珠往角落滴——纸芯子立刻晕开一滩黄渍
- 指甲抠塑料封边——呲就揭起个小角
- 对着灯举起来——人影都透得清清楚楚
坐我对面的老爹突然拍大腿:「难怪你二叔当年喝醉掉水沟,捞上来身份证就成纸浆了!补办还挨了所长训,说这么贵的东西都看不住!」
三、血的教训
现在明白了,八十年代这玩意儿怕水怕折怕油污。我爸说他朋友开货车,夏天胸口口袋塞证件,汗沁透了直接烂成两截。更别提当年技术差,黑作坊随便找点硬纸板都能仿——1990年省报登过,有个村揪出七个拿假证领救济粮的。
前几天跟市局老科长唠嗑还听说个段子:最早发证时好多老头死活不按手印,嚷嚷「红印泥沾白纸才是正经文书」,民警挨家挨户演示塑料膜防水,干脆把证件泡水盆里证明——结果纸芯子全泡烂了,还得重新制证。
摸着现在这张带芯片的身份证,突然觉得这小卡片就是部压缩版中国进化史!从吹口气都能掀飞的薄纸片,到如今掰都掰不弯的科技结晶,三十年风风雨雨都压在这方寸之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