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晚上本来想刷会儿手机睡觉的,结果被弹窗推荐了这部剧,封面里小孩儿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我寻思这老剧得有三十年了,干脆翻箱倒柜把压在储藏室的老平板掏出来,插着充电器开机都花了十分钟。
实践第一步:找资源
在五个影视平台来回切换,不是要会员就是画质糊成马赛克。在犄角旮旯的旧片分区里翻到个免费资源,点开一看开头广告90秒,气得我差点把平板扔了。
硬着头皮看剧情
从富贵妈抱走小强那段开始啃花生米,演到母子被迫分开时花生米突然不香了。演小强那孩子眼睛跟自来水龙头似的,说哭就哭,我在沙发上坐得直硌屁股也没换姿势。
- 第一波泪点袭击:小强发烧跪庙门口磕头,额头都拍出血包了,弹幕齐刷刷飘过"导演是懂怎么刀人的"
- 暴击二连:长大后的精神病院相遇,老娘哼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掏玩具,镜头特写给到铁栅栏反光,隔壁泡面都忘了嗦
- 终极核弹:片尾曲里风雪夜母子墓碑前叠千纸鹤,画面突然切童年回忆杀,手比脑子快抽了三张纸巾
看到气得拍大腿:这编剧比后妈还狠!亲妈必须疯,孩子必须惨,泪腺生产队的驴都没这么能哭。拿小本本记台词时发现手指头在抖,"妈妈我不要新玩具了"这句词儿愣是描了五遍才写清楚。
数据统计翻车现场
本来想科学统计泪点频率,结果看半小时用掉半包纸巾。啤酒罐在茶几上排成哀悼队形,泪腺开关被导演拿捏得死死的。当年电影院要发毛巾看来不是段子——那些说没哭的嘴比小强他爸的皮鞋还硬!
结尾滚动字幕时家里黑灯瞎火的,突然啪嗒一声,臭小子起夜把我记录泪点的本子碰洒了。得,半晚上白忙活,搂着逆子咬牙切齿二十年前的编剧才是真狠人,现在那些洒狗血的连提鞋都不配!
实践千万别在深夜翻老剧,更别指望用科学方法解析催泪弹。这玩意儿就像切洋葱,你数着片数下刀,该哭还得哭。真正扎心窝子的根本不是剧本套路,是个人心里那点舍不得放下的念想——这道理,等我擦完洒地上的啤酒才琢磨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