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牛不包括牛尾还是外脊问题,专家教你分辨小技巧!

昨天逛超市可把我整迷糊了,冷柜里堆着四五种写着"肥牛"的肉片,包装上印得那叫一个光鲜亮丽。我蹲那儿研究了半天价签,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凭什么这块褐扑扑的卖38,隔壁白花花带着雪花纹的只要22?旁边大妈还嘀咕说便宜这个肯定是牛尾边角料。我挠着头犹豫了十分钟,啥也没买,捏着空购物袋溜达回家了。

朋友一问三不知

回家路上顺道拐去开火锅店的老张家,想着他肯定门儿清。刚进门就看他撅着屁股在冰柜倒腾牛肉卷。"快来帮我瞅瞅!"我把手机里拍的价签照片怼他眼前,"这俩到底哪个是正经肥牛?"

老张沾满油的手在围裙上蹭了蹭,眯眼看了会儿突然拍大腿:"哎唷!我还真被供货商忽悠过!"原来他上个月贪便宜进了一批22块的,涮着涄全是碎渣渣,客人投诉汤锅漂着油沫子,"气得我整箱退回去,押金都扣没了!"

厨房变实验室

晚上躺床上越想越不服气,翻出冷冻柜里去年火锅季囤的肥牛片。化开三包不同价位的摊在砧板上,拿手机电筒照着肉纹路。突然发现个邪门事儿:贵的那包瘦肉纹路像树枝分叉,肥肉丝紧紧贴着瘦肉;便宜货的肥肉却像痘痘似的东一坨西一坨。我忽然记起当厨子的表叔说过"好肉肥瘦相连,孬肉肥瘦分家",立马把台灯拽过来扒拉着看。

  • 实验1:筷子夹着肉片在热水里涮三秒

    正经肥牛迅速卷成小喇叭筒,碎肉渣沉底飘白沫

  • 实验2:冷冻肉直接上锅煎

    好肉出油少还缩得均匀,便宜货化成一滩油水泡着碎肉

最绝的是把我妈织毛衣的放大镜翻出来,对着灯光看切片横截面——38块那包的肥瘦肉之间像涂了胶水似的紧密,肥肉纹路细得像蜘蛛网;而低价肥牛的肥肉部分疙疙瘩瘩像劣质奶油,用牙签都能把肥瘦挑分离!

菜市场实战篇

今早特地去生鲜市场蹲肉贩切肉。戴金链子的老板当场给我表演了个"庖丁解牛",油花花的牛外脊刚卸下来,刀尖顺着肌肉走向"唰"地片下去。"瞧见没?"他捏着透光的肉片抖了抖,"这雪花纹是长在瘦肉缝里的,火锅店最爱的肥牛!"

又拎出条油膘发黄的边角料:"那些拼凑压制的便宜货,用的都是这种肥膘!"说着"哐当"剁下块牛尾骨,指着骨缝里指甲盖大小的碎肉:"就这点东西能做三十盘肥牛卷你信不?"

临走前老板教了个狠招:把冻硬的肥牛卷放掌心焐十秒。好肉稍微变软还能保持卷状,劣质肉直接瘫成烂泥,肥肉粒像塑料珠子似的滚出来。我回家翻出冰箱深处的火锅存货试了试,好家伙!去年双十一囤的促销装全现原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