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莠不齐的莠什么意思?拆解字源一看就理解!

今天下午没事干,我就窝在沙发上翻书,看着看着蹦出个词——“良莠不齐”。心里嘀咕:“这不常用嘛‘莠’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以前光听人说,自个儿却稀里糊涂的。”琢磨着这么混过去不成,得亲自探个底儿。

一开头,我就抄家伙开干

我抓起手机,先随便百度了一下“莠”的意思。结果跳出来的解释挺简单:“莠”就是个杂草,读you4,特指那些混在稻子里的野草苗。可光看字面描述,还是觉得隔靴搔痒。我就想:“既然它是汉字,拆开来看源流,说不定能茅塞顿开。”于是我翻开老早买的字典,查字根。

把“莠”字拆成两半:上边是“禾”,下边是“由”。“禾”好说,直接指谷物庄稼,我们天天吃的大米不就是禾本科吗?可“由”这个部分让我挠头,它常用来表示根源或由来。接着我琢磨:“野草不就是在禾苗堆里冒出来的小杂种吗?它从哪儿来谁都说不清,像没娘养的孩子。”这一拆,感觉清晰多了,再翻几页旧书,看到古时候农民种地时,都得弯腰一根根筛野草,不然收成泡汤。

一步步验证,搞明白来龙去脉

我不死心,跑去查资料。网上找篇小文章说,古代“莠”就是杂草代名词,它长在禾苗旁边,看着差不多,但瘦巴巴的结不出米,还抢水抢肥。这不就害群之马吗?联想到“良莠不齐”那意思:好的稻苗跟坏的野草混在一起,分不清谁好谁烂。好比我们单位招人,有些人埋头干活,有些人摸鱼鬼混,整个队伍就成了“良莠不齐”的班子。

为了印证,我回头对照日常用语。比方昨天买菜,摊子上苹果一筐,一半红扑扑的熟果子,一半虫眼儿烂疤的。摊主说:“别挑了,这堆就这德行。”我顺口接:“好家伙,纯纯的良莠不齐!”摊主哈哈一笑说“可不是嘛”。原来真能活学活用,拆字源的理解就是这么接地气。

完事儿彻底豁然开朗

搞了这一圈下来,我脑子里就刻着:“莠” = 杂草 = 坏东西,“良”就是好东西。两字拼一块,形容好坏杂糅混乱得很。再也不需要死记硬背了,下次谁提这个词,我能掰扯清来龙去脉,像给邻居讲故事一样轻松。这就是我的实践收获——把字当谜题拆,一拆就通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