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描写秋天景物的成语?资深老师教学技巧!

那天翻学生作文本给我整懵了

礼拜三下午改作文,看到好几个孩子写秋天,成语用得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什么“春暖花开”都出来了——秋天兄弟!还有个娃写“烈日当空”,我差点一口茶喷本子上。愁得我直薅头发,这不行,得专门整堂课教教他们怎么挑合适的秋景成语。

备课差点把自己逼疯

晚上摊开成语词典就开始挠头。瞅着满页带“秋”字的词,什么“秋高气爽”“一叶知秋”还行,可“秋后算账”“多事之秋”算哪门子写景?我琢磨半天,拍大腿定了个土办法:

  • 第一条:必须跟秋天实打实挂钩,像“金风玉露”这种,一听就是秋风的味儿;
  • 第二条:得能让人眼前出画面,比如“层林尽染”,立马想到满山红叶;
  • 第三条别硬塞!像“秋风扫落叶”听着挺猛,可你要写的是秋日暖阳就别硬凑。

上课直接玩成语连连看

第二天抱着词典进教室,没直接讲道理。先在黑板上画了四列:天气植物动物人活动。让学生翻词典,把符合昨儿那三条的成语往对应列里填。这帮小子来劲了,翻得哗哗响。“老师!‘天高云淡’算天气不?”“‘硕果累累’放植物这儿!”有个机灵鬼还喊:“‘北雁南飞’归动物!”教室里吵得像菜市场,但词儿倒是筛得挺准。

实战写片段,效果出来了

趁热打铁,我让他们挑三个黑板上的成语,编个小段落。嚯,这回真不一样!有个平时作文憋不出屁的男生写:“天高云淡的日子,我跟爷爷去果园,树枝上硕果累累,摘苹果时一片叶子无声飘落在筐里。”我当场给他画了个大红星!下课铃响还有孩子追着问:“老师,‘西风残照’能写黄昏秋景不?”

拍脑袋想到的意外收获

晚上整理教案本才回过神——分类筛选这招比干讲管用多了!学生自己动手分,自然明白成语得分场合用。而且这么一折腾,他们脑子里秋景的层次也清晰了:头顶的天,脚下的叶,枝头的果子,南飞的鸟…下回教春夏冬景,照搬这法子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