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咋开始查"梁志超他奶"
上周刷朋友圈,突然看到好几个人转"梁志超他奶"这个词,全是问号脸,我也跟着懵逼了,这到底是啥玩意?是骂人的还是啥梗?就随手一搜贴,刷了几个帖子,越看越糊涂,有人说它是歧视老太太的,有人说是个笑点,还有人直接对骂起来,搞得我脑壳疼。
我就想:不行,得整明白,万一写错了文章太丢脸。接着去抖音翻了翻相关视频,结果发现一堆带节奏的,标题全写着"震惊!真实真相",点进去就几秒片段,一男娃在那吼"奶奶咋了?" 评论里吵翻天,有人站队娃儿,有人骂他奶活该,看得我直摇头,这不典型传谣吗?果断记下关键词:梁志超,短视频源头,常见误解是它针对老年群体。
我亲自体验查证过程
为了搞清楚,我找了个微信群问网友:"你们谁懂'梁志超他奶'?" 好多人跳出来说:"嗨,就是娃儿叛逆,奶管不住呗!" 还有人说:"俺刷视频看一个老太太坐地上哭,估计是虐待。" 我第一反应觉得不靠谱,就私信问了几个常聊的老粉。一个小伙回复:"大哥,别信,那是误解!我就在学校见过,是个学生叫梁志超,他奶来催他上学,视频被人乱剪辑成冲突剧。"
我下载了原视频平台,注册个账号,真搜到了几个完整版。好家伙,点开一看:根本不是冲突,开头就是梁志超奶在门口喊他吃饭,娃儿回怼"等会儿",中间穿插家庭闹腾镜头,奶哈哈笑说"臭小子真倔"。但评论区炒得炸锅:
- 有人说是婆媳矛盾改编
- 有人当校园霸凌看
- 还有人误传成社会事件标签
我咋一步步整明白真相
我觉得光看视频不行,得找源头资料。去图书馆查本地新闻,没结果;转战百科类网站,输入"梁志超",搜到几个用户编辑词条,大部分写是网络虚构人物,起源于一短视频博主日常分享,实际是家庭琐事题材。
后来碰巧加了个本地老乡群,一老哥正好认识原拍摄者。我俩语音聊:他说作者拍完就删号了,视频被营销号乱改,加标题"家庭暴力"博流量。我一听火大,直接录屏对比了几个版本:原始视频不到2分钟,全是温馨唠叨;营销版只截中间5秒吵架音,还加字暗示奶有危险。这就是真相核心!误解来自炒作式剪辑。
搞定真相文章
整理完资料,我开始码字:列了常见误会点,用简单白话解释。写一半觉得不够,就模拟采访路人测试,发到小圈子群里:"大家觉得'梁志超他奶'是"回馈一堆歪楼答案,我挨个回复真相:就是普通家庭互动。
最终成稿直接贴博客:强调重点原视频已删,流传都是二创误导,让读者别再传谣。搞定后粉丝评论刷屏:"博主辛苦,这下懂了!"整个过程从好奇到实地查,费时一周,但现在谁都坑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