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箱倒柜找练字的家伙事儿,结果摸出来几支祖传的狼毫笔。好家伙,笔杆都磨出包浆了,笔尖也呲毛了。正准备泡笔开练,脑子里突然蹦出个问题:这“狼毫”的“狼”,到底是不是山里头嗷嗷叫那种大灰狼的毛?越想越不对劲,赶紧放下杯子开始刨根问底。
拆笔翻书折腾路
先盯着那几根炸开的笔尖看半天,手感滑溜溜带点韧劲儿。心里琢磨着:这要是真狼毛,狼身上哪有这么细软还带弹性的毛?野狼毛又粗又硬,扎人都嫌糙,做毛笔不得跟小刀子似的划纸玩?越想越觉得悬乎。
扭头翻出手机查“狼毫毛笔”,嚯!满屏都是“顶级黄鼠狼尾毛制成”。我当场懵圈:闹半天是黄鼠狼?就是偷鸡贼那种小动物?这名字起的也太唬人了!以前听人吹“纯狼毫”,脑子里全是威风凛凛的野狼形象,结果搞半天是隔壁村偷鸡的黄皮子!
越想越气,干脆把抽屉里几支新老毛笔全掏出来比划。捏着那支号称“纯狼毫”的新笔在宣纸上唰唰划拉,手感确实软糯有韧性。又抓起一支羊毫笔对比,软趴趴使不上劲儿;再试支便宜的尼龙笔,硬邦邦跟刷墙似的。这才咂摸出点味儿来:狼毫这笔尖儿,就跟吃红烧肉似的,得肥瘦相间——软里透着筋骨劲儿。
坑里打滚避雷记
正琢磨得劲儿,突然看见某宝弹窗广告:“蒙古狼毫!高原野性!”价格标得老高。这不忽悠人么?连夜翻古籍查证书,发现正经八百的制笔师傅都在念叨:
- 东北山区冬天逮的黄鼠狼,尾巴尖儿那撮毛才是顶级货。天越冷毛越密实,跟人穿棉袄一个道理;
- 什么“蒙古狼毫”“西藏野狼毫”全是扯犊子——那些地方黄鼠狼都活不利索,哪来的好毛?
后来还听说有人拿山羊毛染色冒充狼毫。气得我拿着放大镜照笔尖:真狼毫毛尖带着半透明琥珀色,根部发青;染色货通体乌漆嘛黑,泡水还掉色!真是为了赚钱啥招都想得出来。
泡着茶悟出门道
折腾完瘫在沙发上啃苹果,突然琢磨明白了:
1. 写春联时候老觉得狼毫比羊毫好掌控,现在懂了——黄鼠狼尾巴毛天生的弹性和蓄墨量刚刚下笔不软不硬;
2. 这笔的江湖地位全凭“冬天黄鼠狼尾巴尖”撑着,换个部位都不行,更别说别的动物了。
喝完一口茶,看着桌上那几支重新泡开的毛笔直乐:老祖宗起名是真会玩儿!叫“鼠毫”多难听,改个“狼毫”瞬间霸气侧漏。往后买笔可得擦亮眼,别让“蒙古野狼”“极品硬毫”这些词儿给忽悠瘸了。这玩意儿跟挑水果似的——别信包装噱头,得看实际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