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买菜的时候付钱,摸着那张新版的钞票,感觉手感跟以前不太一样了,光滑得不得了,我一下子就好奇起来:这东西到底是用啥做的?以前的钞票摸着糙糙的,现在怎么就变样了?我就决定自己动手弄个明白。
说干就干,我开始翻箱倒柜找老物件。我先从家里摸出一本1980年代的旧书,那是我爷爷留下来的,上面写了一些钞票的料子。结果发现,过去的钞票纸基本就是棉花和亚麻混着来的,搞得软塌塌的,一沾水就烂。我试了试拿张老钱放水里泡,真的一会儿就化开了,差点没把我气死。
后来我又跑了几趟二手市场,想找点旧币或者相关资料。花了两天时间,淘到几张1950年代的旧钞票,还有本地小摊贩的聊天本子。一问才知,那时候的人穷得叮当响,钞票原料简单得很,就是点棉加点植物纤维,凑合着用,用不了多久就破。
为了看看现代钞票,我直接去了银行换新币。换了张最新的钞票,拿出来捏了又捏,这回摸着超滑溜,一点儿不吸水。我还故意滴了几滴水上去,结果水珠子滚来滚去的,根本湿不了。这玩意儿明显换了材料。
查资料的时候更折腾,图书馆的书都翻了个遍,搞得我头晕。跟一个老收银员朋友聊起来,他说现在钞票里头加了点塑料似的东西,还有些化工纤维。我回家自己试了试烧一小角,现代钞票烧得慢、黑烟少,不像旧钞一烧就冒大火。
我把发现的东西摆一起对比了一下。
- 过去的原料:基本是棉花和亚麻这些植物,软绵绵的,容易坏,沾水就糊。
- 现在的原料:主要混了点合成纤维和塑料,耐用多了,能防点水,摸起来也滑溜。
整个折腾下来,忙活了一周多,算是搞懂了变化。就是原料变硬实了,材料也换便宜了。我琢磨着,这跟我买菜一样,老法子不顶用时,就得换新料子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