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曲.裳花与剑创作背景?揭秘作者灵感来源!

最近在写古风游戏配乐差点把头挠秃,翻资料扒拉出《霓裳曲》里裳花与剑这段旋律,越听越觉得怪——明明打仗的调子咋飘着花瓣香?干脆自己撸袖子查个明白!

第一步:翻破古籍堆成山

大清早就冲进市图书馆,把唐代乐谱残卷影印本全搬出来。好家伙,那些虫蛀的谱子跟天书似的,眯着眼睛贴脸看,“破阵乐”仨小字居然藏在裳花与剑的谱头夹缝里,墨都糊成芝麻糊了!

  • 蹲墙角查《教坊记》查到腿麻,发现安史之乱前这曲子是贵妃跳舞用的
  • 翻《唐会要》差点被霉味呛死,才看到后来被兵部改成练兵鼓曲
  • 最绝的是在某本野史里抠到行小字:“乐工泣血改羽衣为铁衣”

第二步:实地暴走找痕迹

扛着录音设备跑到西安华清池,大清早在贵妃雕像底下蹲点。结果游客团呼呼涌过来,导游大喇叭嚷着“这就是杨玉环洗澡的地儿”,背景音乐放的竟是电子版裳花与剑!气得我当场翻出复原古谱跟音响对线,保安差点把我当神经病叉出去。

后来溜达到骊山后头破城墙根,蹭着砖缝录风穿过孔洞的呜咽声。手机突然收到暴雨预警,慌里八张收设备时,背包带钩掉块锈铁片——拿手里掂了掂,突然明白当年乐工听见盔甲碰撞是啥动静!

第三步:作曲软件里折腾

回家先把古筝音源拖进工程,按原谱叮叮咚咚敲出花瓣飘的段落。鼠标刚拉到战争变奏部分,窗外突然有熊孩子放窜天猴,“咻——嘭”两声吓得我差点把咖啡扣键盘上。

鬼使神差把爆炸声录下来,降调混进鼓点里。试听时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前面还是软绵绵的羽衣舞,到第七小节“咔嚓”一声铁片响,紧接着闷雷般的爆炸音效,活脱脱是安禄山打碎盛唐美梦的动静

折腾到后半夜两点半,瘫在椅子上听最终版。忽发现开头用了贵妃最爱的梨花香调,结尾却是铁锈混着硝烟味——这哪是创作灵感,分明是老祖宗把血泪史塞进五线谱里了

(第二天发现熊孩子炸飞的是楼下烧烤摊煤气罐,片警在单元门贴了告示。得,现代版安史之乱素材这不又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