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春游和现代有啥不同?古人春游必备三件趣事

那天刷手机,瞅见了唐朝春游的帖子,觉得挺有意思,就琢磨着为啥不自己试试看跟现代有啥不同。古人玩儿春游,听说有三件趣事不能少,我得亲自体验一把。早上爬起来,翻出压箱底的老书,找了本《唐诗三百首》,翻开一看,全是弯弯绕绕的字儿,看得我头大。但想想那些诗人写春游的场景,野餐、吟诗、踏青,就觉着古人肯定活得很滋润。

下午拎着包出门,直接奔郊外公园去了。现代春游,大伙儿都一窝蜂似的,堵车堵得脑壳疼,找车位找了半小时。停车地儿旁边,全是野餐垫铺开的,塑料盒装的熟食、碳酸饮料堆成山,还有小孩儿吵吵嚷嚷的。掏出手机拍几张照发朋友圈,大家点个赞就完事。我,就带了个小篮子,塞了点面包和水果,学古人搞野餐。但坐下没两分钟,保安就过来说草坪不让踩,只能灰溜溜挪到石凳上吃。

为了弄清楚古人的三个趣事,我专门跑去图书馆查资料。看那些破旧古书里写,唐朝人春游必备的玩意儿可讲究着。翻开笔记,记下了三件关键事儿:野餐不是随便吃对诗搞气氛踏青不走路。这三条,现代人全搞乱了。具体说说我的实践发现:

  • 野餐:书上说,唐朝人带米酒、干果什么的,边吃边赏花。我试了试,把面包换成枣糕,带了点葡萄干,感觉还挺新鲜。结果旁边人看我像看怪物似的。
  • 对诗:古人得当场吟诗作对,搞点文艺。我拽了本诗集,蹲树底下大声念了两句,路人全盯着我看笑话。
  • 踏青:书上写要骑马或划船,我只好租个共享单车骑一圈,结果半道儿爆胎了,推着车累得半死。

一趟折腾下来,总算明白了不同点。现代人春游,工具多方便,带个手机就搞定,但浮躁得跟打仗似的。古人,用那些简单玩意儿,慢慢悠悠,反而玩得真开心。可惜我学着试了试,搞了半天也没体验到那份悠然自得。晚上回家,瘫沙发上揉揉腿,心想着还得再研究研究,下次找个没人的山头继续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