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翻箱倒柜找咖啡豆,一脚踹开了储物箱,哗倒出一堆旧书。最底下有本皱巴巴的《健忘大王历险记》,封面都磨白了。这书我小学翻烂了,突然就愣住:这作者谁?咋一点印象都没了?越想越不对劲,心里跟猫抓似的。
开始瞎折腾
先抄起手机搜书名,跳出来的全是网店链接和读书会广告。翻了二十多页,作者名就俩字“青阳”,鬼知道是真名还是马甲!气得我直拍大腿,顺手点开书封底的出版社电话打过去。对面小妹懒洋洋的:“版权部的事不归咱管~” 啪嗒就给挂了。
- 跑市图书馆查微缩胶卷,灰尘呛得直打喷嚏,管理员看我翻八十年代旧报纸,眼神跟防贼似的。
- 在读书论坛发悬赏帖,标题挂了三斤感叹号,结果底下全在吵“健忘症该不该吃药”。
- 甚至找出小学同学录,挨个问当年语文老师联系方式,结果仨人回我“早移民了”。
折腾到第三天,我瘫在沙发上啃苹果,朋友突然甩来张截图:豆瓣冷门小组有人发帖——“我爸是《健忘大王》初版印刷厂工人”。
馅饼砸脸上了
连夜扛着火车找到发帖人家里。老爷子七十多了,耳朵不太好使,我扯着嗓子吼:“您记得当年谁签的印刷单不?” 他哆哆嗦嗦摸出本泛黄的工作日志,某一页贴着张便签纸,钢笔字都洇开了:“青阳即叶明启,校对勿改笔名”。老爷子咧嘴笑:“这人怪!当年非塞给我一包芝麻糖当谢礼。”
线索续上了就刹不住车。顺着“叶明启”这名字挖到老报纸采访,九十年代初的《儿童文学报》角落里有豆腐块文章,他亲口说:“写健忘大王是因为总被编辑催稿,有回把稿子塞进冰箱冻成冰疙瘩了!”
更绝的是,根据印刷厂地址摸到出版社旧址,传达室大爷居然还留着叶老师当年登记的身份证复印件!黑白照片上的年轻人顶着乱蓬蓬的卷毛,眼镜腿用胶布缠了好几圈。
挖出陈年老彩蛋
通过作协旧档案联系上他女儿。阿姨在电话里笑疯了:“我爸去年走!他棺材本都攒了一箱子奇葩催稿信——有回责编把恐吓信夹在生日蛋糕里送来!” 她还翻出本手写草稿,扉页赫然画着个火柴人举牌:“催稿者会被变成书签!”
最破防的是稿纸背面有行小字:“给孩子写故事别端着,就当蹲路边跟泥巴娃吹牛皮。” 我举着复印件的手直抖,咖啡全洒裤子上了——这不就是我当年在操场边啃辣条看书的姿势吗!
喘口气说点实在的
翻完这堆破烂玩意儿,我算明白了:好些好东西根本不在网上。你能信?关键线索是老爷子当书签使的烂纸片!没那包芝麻糖的交情,这秘密怕是要烂进骨灰盒。
叶老师女儿的话让我心酸:“老头临走前还念叨,现在小孩怕是连书都懒得翻咯...” 得,我转头就把冰箱里冻硬的稿子(是便利店小票)裱起来了——健忘这事儿,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