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上单什么梗,简单几句让你秒懂这个网络热梗。

大伙儿最近上网冲浪,老瞅见评论区或者弹幕里飘过“蒙古上单”这四个字,一开始我这脑子也转不过弯来,寻思着这又是啥新出的游戏角色?还是哪个地方的特色美食?咱这人,就好琢磨个新鲜事儿,不懂就问,不懂就查,于是我就把这“蒙古上单”给好好扒拉了一遍。

我先是在那些常用的搜索引擎上敲了敲,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有的说是打游戏《英雄联盟》的上路玩家,玩得特猛,像蒙古骑兵一样。这说法听着也还行,但总觉得跟那些刷梗的场景对不上号。后来我又在一些年轻人爱逛的社区里泡了泡,跟几个小年轻打听了一下,这才慢慢摸到了正主儿。

原来,这“蒙古上单”的梗,最早是跟哔哩哔哩,就是大伙儿常说的B站有关系。事情大概是这样的:B站的老板,叫陈睿,有一次发了个动态,内容挺积极向上的,写了句“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本来嘛老板发个动态,底下员工或者用户捧捧场,或者发表点个人看法,都挺正常。结果,评论区里冒出来一位勇士,他的B站ID就叫“蒙古上单”。

这位“蒙古上单”老哥可没说啥好听的,直接就在陈睿的动态底下开喷了,而且用词相当直接,可以说是相当不客气,据说直接问候了人家的亲属。那后果可想而知,这种评论能留着才怪,他那个账号很快就被B站给封禁了。但是,这位老哥也是个硬茬,据说号被封了之后,他又注册了新的账号,继续去怼。这么一来二去的,好家伙,“蒙古上单”这个名字就在网上流传开了。

要说我为啥对这种敢硬刚的事儿特别留意?这得从我年轻时候的一些见闻说起了。那会儿我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上班,公司里头有些规定,大伙儿私底下都觉得不太合理,比如加班没加班费还美其名曰“奉献”,或者有些领导瞎指挥还特爱甩锅。大伙儿都憋着气,但谁也不愿意当那个出头鸟,怕惹麻烦嘛

结果有一次开员工大会,老板又在那儿画大饼,说什么未来一片光明,要大家一起奋斗云云。就在大伙儿都沉默着,或者假装认真听讲的时候,我们部门一个平时不怎么吭声的小伙子,突然就站起来了,直接就把那些不合理的事儿一件件摆到了台面上,有理有据地反驳了老板的一些说法。当时会议室里那个安静,我都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老板的脸当场就拉下来了,虽然没直接发作,但后来那小伙子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没多久就主动辞职了。

他走了以后,公司那些毛病也没立马改掉,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我总觉得从那以后,有些事情开始慢慢有了点儿变化。至少,领导再画大饼的时候,底下敢小声嘀咕的人多了,提意见虽然拐弯抹角,但也敢提了。虽然那小伙子自己吃了亏,但他那一下,确实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石头,让大家都看到了点不一样的东西。

现在我再回头看这个“蒙古上单”的梗,就特别能理解为啥那么多人把他当成一种“勇士”的象征了。它已经不单单是指B站上那个特定的用户了,而是变成了一种符号。

这个梗现在更多的是指那些敢于在权威面前,或者在大家都默不作声、习以为常的不合理现象面前,挺身而出,正面硬怼,说出一些常人不敢说的话,做出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事的人。

这种行为往往也伴随着不小的风险,就像B站那个“蒙古上单”账号被封,我以前那同事也丢了工作一样。但有时候,社会或者一个群体里,就是需要那么一两个敢于发出不同声音的“愣头青”,不然死气沉沉的,问题可能永远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

总结一下我实践了解到的“蒙古上单”这个梗,大概有这么几层意思:

  • 最初来源: 指的是一位B站用户,ID为“蒙古上单”,因在B站CEO陈睿的动态下发表激烈负面评论并因此被封号。
  • 核心行为: 体现为一种不畏惧对方身份地位,敢于正面进行言语上的“冲塔”或激烈对抗的行为。
  • 引申含义: 现在广泛用于形容那些在网络或现实中,敢于挑战权威、直言不讳、硬刚不公或者做出一些出格但又被部分人认为勇敢行为的人。他们往往被视为“勇士”,但其行为方式也可能比较粗暴直接。

基本上,当大家说某某是“蒙古上单”的时候,多半是带着一种对其勇气的赞赏,哪怕这种勇气显得有些莽撞。这就是我琢磨“蒙古上单”这个梗的一点儿过程和个人体会,分享给大家,说得不一定都对,大伙儿听个乐呵,有个自己的判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