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蝉联奥运男单冠军的第一人?乒乓史上关键成就解析!

昨天下午整理视频素材时候突然想到个事儿:奥运乒乓球男单从来没人能连着两届拿冠军。这不合常理,毕竟我们国乒统治力这么强。

先找原始数据

直接翻墙找IOC官网,结果发现奥运数据库查起来真费劲。只好转战维基百科,把从1988年乒乓球进奥运开始所有男单冠军名字列了出来:

  • 1988刘南奎
  • 1992瓦尔德内尔
  • 1996刘国梁
  • 2000孔令辉
  • 2004柳承敏
  • 2008马琳
  • 2012张继科
  • 2016马龙
  • 2020马龙

看到2020东京奥运会的马龙名字跳出来那刻,我对着屏幕喊了声“好家伙”。这不就破咒了吗?

数据跟记忆打架

奇怪的是明明记得里约奥运会张继科输给马龙,怎么东京还是马龙?赶紧扒拉比赛录像。看见34岁的马龙打樊振东那场决赛,手都在抖——第四局10平之后连赢两分锁定胜局,他直接蹲地上捂脸了。

老婆路过瞟了眼屏幕:“这不你偶像吗,至于哭成这样?”我指着战绩表说:“这老哥刚把奥运男单蝉联魔咒给剁了!”

魔咒怎么破的

深更半夜翻马龙纪录片,三点发现关键线索:

  1. 2019年世锦赛他拖着刚做完手术的膝盖卫冕,给奥运埋了心理锚点
  2. 改塑料球之后技术大改,硬把反手短板怼成了杀招
  3. 东京周期每次输球都在小本本记原因,有次输林高远写了满三页

最绝的是他赛前采访原话:“我就当自己是去拼樊振东的。”结果真把世界第一给啃下来了。

数据可视化翻车

想给视频加个酷炫的“冠军蝉联跨度”柱状图,excel公式算得飞起。结果刚导出图表就傻眼——马龙2016到2020那根柱子孤零零戳在最右边,跟前面那些单届冠军比像根电线杆。

突然理解解说为什么总说“龙队筑起长城”,这数据图活脱脱是道悬崖,前面都是矮土坡,到他这儿直接垂直拔起三百米。

外卖引发的顿悟

凌晨四点叫了份小龙虾,等外卖时瞎琢磨:瓦尔德内尔、刘国梁这些大神都没做到的事,凭什么是马龙?

剥着虾壳突然开窍:这老哥每次转型都跟壁虎断尾似的。06年改无机胶水时把正手暴冲废了重练,19年膝盖手术后又硬生生改成控制流。外卖吃完看着满桌虾壳,这不就是蝉联的代价么——把原来的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能长出新的铠甲。

今早剪视频时还发现个鬼故事:下届巴黎奥运他要是再上,可能看到39岁的老将冲击史无前例的三连冠。这哪是打乒乓球,分明是在拆解人类极限。